參考消息網12月5日報道 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12月2日發表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關係教授阿米塔伊·埃齊奧尼題為《年輕人的聲音》的文章,贊揚中國年輕人的坦誠,稱他們展現了“崛起大國的公民意識”。
  作者稱,利用應邀在2014年“北京論壇”閉幕式發表主旨演講的機會,他見到了一幫中國學生。作者發現學生們比他以前到中國時更愛互動。他們不僅更樂於提問,而且也更喜歡對他的報告發表評論,不過他們發表評論的態度令人愉快。
  作者稱,他向學生們提及經常被引用的(美國學者)李侃如和(中國學者)王緝思證明中美關係越來越緊張的研究報告,開始討論中美關係。報告指出,兩國重要人物越來越表示互不信任而且發表批評對方的觀點。對此,一個學生問道:“奧巴馬總統的幕僚為何堅持認為他不贊同習近平提出的中國謀求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說法?”作者說,我認為是因為這種說法是開放性的,可以進行各種解讀,因此無論誰贊同這種說法,都將難以說清楚他贊同的是什麼。“好吧,”這位學生表示認同,“但是我們承諾的‘和平崛起’又如何呢?最近我們修正為‘和平發展’。”作者解釋說,這些說法可能不像預期的那麼奏效,因為鄧小平說過“韜光養晦”,而孫子說過“實則虛之,虛則實之”。
  作者稱,如果美國放棄當前認為中國的幾乎每個動作都是一種“侵略”的傾向,而中國如果放棄認為美國的大多數動作即使不是試圖羞辱也是要制約和限制一個正在壯大的中國的傾向,那麼兩國將從中受益。他列舉了其中的原因。
  在與學生們討論這個方針時,作者批評美國插手越南和菲律賓事務越來越多,也批評中國在釣魚島、黃岩島和越南問題上採取單方面行動。對此,一個學生非常驚訝地說:“我們提出與越南共同開發這一地區,他們拒絕了。你想讓我們怎麼辦?”另一位學生對日本非常痛恨,他認為日本是一個“軍國主義”國家。作者對此回應說,多數日本民眾還是支持日本的和平憲法,反對大規模擴軍。
  作者稱,討論持續了將近兩個小時,學生們毫無例外都在捍衛中國政府的立場。這些學生似乎真的具有愛國情懷,似乎不接受這種培養從兩方面看問題能力的思維。他們似乎相信中國在塑造亞太地區未來方面可以發揮主要作用,但是他們認為沒有必要在這個問題上張揚。他們表現出一個正在崛起大國的公民意識——同時,他們面對的是一個正在衰落但在很大程度上必須要重視的美國。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14年11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來訪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會談。會談後,習近平與奧巴馬共同會見記者。新華社記者龐興雷攝
  
  【延伸閱讀】中國副外長張業遂談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
  中新社香港12月4日電 (記者 趙建華)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業遂3日晚在香港表示,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創辦的中美交流基金會3日在港舉行2014年年會晚宴。張業遂出席晚宴並作致辭。
  在致辭時,張業遂介紹說,中方之所以提出與美國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主要是想避免歷史上新興大國與既有大國往往發生對抗衝突的所謂“修昔底德陷阱”,決不是像一些人認為的是尋求與美國搞“中美共治(G2)”。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是致力於開創全球化背景下大國相處新模式的一種積極探索,是符合雙方共同利益的必然選擇。
  張業遂指,建交35年來,中美關係取得長足發展,成為當今世界最重要、最具活力的雙邊關係之一,中美之間已經形成緊密的利益交融格局。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有著厚實的物質、民意和社會基礎,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張業遂表示,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也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中美關係已經超越雙邊範疇,具有廣泛全球影響。作為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中美經濟的增長將有力拉動和支撐世界經濟的增長。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兩國在伊朗核、朝核、阿富汗、氣候變化和埃博拉疫情等國際、地區和全球性問題上保持著密切有效的溝通與合作。
  張業遂說,自己贊成這樣一個觀點,即在一個混亂的世界中,一個穩定的中美關係至關重要。
  中美關係在中國對外關係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國政府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和把握中美關係,致力於發展建立穩定的中美關係。曾經擔任中國駐美大使的張業遂表示,因為中國的發展,美國以及國際社會高度關註中國快速發展給美國和世界帶來什麼樣影響,對中國越來越感興趣。
  談及三周前美國總統奧巴馬來華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時,張業遂表示,中美元首北京會晤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會晤,雙方達成20多項有實質內容的成果,發表了成果清單。其中中美達成的簽證互惠安排自11月11日生效後的兩周,中國駐外使領館已向美國公民發放近3萬份十年長期簽證。有關成果共識將對中美關係未來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張業遂還表示,無須諱言,由於中美政治社會制度、歷史文化傳統、發展階段不同,雙方看待和處理問題難免有不同看法,利益和訴求不盡一致。中美之間既有長期存在的結構性矛盾,也有隨著中美關係發展出現的新問題。戰略互信不足是一個現實的問題。雙方國內的確存在對彼此戰略意圖或發展方向的這樣那樣的疑慮。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利用臺灣、涉藏、人權等問題干涉中國內政,希望美方尊重中方關切,在海上爭議問題上恪守中立。經貿摩擦則屬於伴隨中美經貿關係快速發展出現的另一突出問題。
  張業遂說,“對於上述問題,一方面我們要看到中美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合作是中美關係的主流;另一方面我們也不會刻意迴避,而是坦誠面對,願意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通過對話溝通,以建設性方式處理,尋求有效管控。”(完)
  (2014-12-04 01:52:19)
  
  【延伸閱讀】台報: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進行式
  
  11月1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儀式歡迎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中新社發 廖攀 攝
  中新網11月15日電 臺灣《聯合報》15日文章稱,本周中國大陸以東道主身份,辦理大型國際活動,熱鬧非凡。“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習近平倡議的“新型大國關係”成為中美關係的現在進行式。
  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論’,中國人的血脈中沒有稱王稱霸、窮兵黷武的基因。”習近平今年六月底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活動會上,表示“即使再強大也永遠不稱霸”。
  習近平於2012年初應邀訪美,在一場紐約的午餐宴會主題演說中,提到了“太平洋夠大,足以容下中美兩國”。那場演說中,習近平還提出中美雙方應“建構新型大國關係”。
  中國外長王毅去年9月在華府專題闡述“新型大國關係”,說明可用14個字來理解: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
  華府智庫威爾遜國際學人中心在10月30日,舉辦“評估奧巴馬政府亞太安全與貿易政策研討會”,與會美國學者針對中國提出的“新型大國關係”進行了多層次的剖析,並認為無須過度解讀這個名詞的意涵與作用。
  奧巴馬此次到中國北京參加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後,立即展開對中國的國事訪問,凸顯對兩國關係發展的重視。
  此次會晤,奧巴馬錶示美國“轉向亞洲”的政策不是要圍堵中國大陸,兩國並就“主要軍事活動相互通報”、“海上、空中遭遇行為準則”兩項議題達成共識,顯示雙方試圖“不衝突、不對抗”。
  更重要的是兩國在峰會中,針對“信息科技協議”(ITA)擴大的雙邊協議達成共識,並就兩國共同努力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達成協議,彰顯了雙方有攜手“合作共贏”的實際行動。
  “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習近平倡議的“新型大國關係”成為現在進行式。(黃介正)
  (2014-11-15 16:00:06)
  
  【延伸閱讀】台媒:新一輪習奧會或成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契機美國總統奧巴馬(美聯社資料照)
  中新網11月3日電 11月初,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即將召開,新一輪“習奧會”不久後將於北京舉行,令外界期待。臺灣《旺報》3日社評文章表示,外弛內張的中美關係已為亞太地區增添不安定變量,這次“習奧會”的正面效應,可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未來奠定基礎。
  文章摘編如下:
  去年6月南加州安納伯格莊園的“習奧會”上,北京首度提出建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想法。隨後的符拉迪沃斯托克G20會議與海牙核安峰會,習奧兩度會談,美方卻始終未公開呼應北京期望的雙邊關係模式。華府頂多輕描淡寫地提到“中美新型合作模式”概念,顯示美國並未深層理解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與動機。
  對北京而言,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與底線就是“不對抗、不衝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外長王毅曾經主張把亞太地區視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試金石,希望彼此尊重與照顧對方的核心利益,展現推動亞太地區合作的誠意。
  中國多次明示,美國若能秉持相互尊重與合作共贏的原則,中美開啟多領域的合作必然水到渠成。但華府在意的是雙邊務實的合作,加強網絡安全對話、深化軍事交流層級與建立衝突控管機制,才是當務之急。
  中東與烏克蘭衝突打亂了美國的戰略佈局,白宮為此期望新一輪的“習奧會”,能緩解美國外部的壓力。為營造“習奧會”前的熱絡氣氛,華府最近頻頻對北京釋出善意。國務卿克裡在波士頓私人別墅隆重款待來訪的楊潔篪、國防部長黑格在華府智庫會議重申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不會圍堵中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罕見地否決征收中國鋼鐵產品反傾銷稅及反補貼稅等舉措,釋出改善雙邊關係的訊息。
  華府與北京都清楚,中美意識形態、價值觀與戰略利益不盡相同,諸多涉及核心利益問題很難形成共識。屈就於政治現實,華府與北京必須共同承擔亞太安全、網絡黑客、朝鮮核武、氣候變化、反腐問題、雙邊投資協議、伊斯蘭極端主義、埃博拉病毒擴散的負面效應,必須捐棄成見,才可能展開合作。
  華府難以適應中國軍事崛起,國務院和五角大樓充斥著對抗性的亞太戰略思維。中美政治互信不足,仍為阻礙雙邊戰略合作進程的關鍵。奧巴馬主政初期,嘗試把中國定位於亞太地區的要角,隨著客觀情勢的變化,中國在其眼裡一路從“重要合作伙伴”、“平等伙伴”,降格成“競爭對手”。
  華府內部對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定義仍無共識,雙邊關係的好壞往往隨著議題變化而定。“鬥而不破”的默契暫時維繫目前雙邊為共同利益而合作的模式,軍事交流與戰略對話控管了雙方分歧,華府始終不願正面響應中國最重視的核心利益與政治對等地位問題。
  華府政要與智庫多半質疑,中國倡議新型大國關係的真正意圖,間接呈現出美方對中國爭奪亞太主導權的不安。
  中美關係靠的是“摸著石頭過河”,當前處於“先摩擦、再衝突、後和解”的循環模式,華府似已認知中美領導階層建立私誼的重要。雙方領導人私誼或難改變國家核心利益與政治價值觀,但對減少雙邊摩擦仍具潤滑劑功效。
  中美關係堪稱國際政治重中之重,未來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戰略格局變化,又多取決於中美關係走向,這次的“習奧會”自然備受國際關註。一次“習奧會”雖無法解決多年沉痾的問題,卻是中美重塑新型大國關係的契機。把握現在,才有未來。
  (2014-11-03 15:42:03)
  
  【延伸閱讀】中國版莊園會令人期待 “習奧會”對錶新型大國關係
  中新社北京11月2日電 題:中國版“莊園會”令人期待“習奧會”對錶新型大國關係
  中新社記者 歐陽開宇
  新一輪“習奧會”不久後將於北京舉行。在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美國中期選舉背景下,中美元首將如何為未來一段時期內的兩國關係調弦定音,引起外界極大關註。中新社記者綜合受訪的北京專家觀點以及此間輿論,梳理出這場“重頭戲”三大熱點,尤為值得期待。
  其一:中美元首將“對錶”
  新一輪“習奧會”將是中美兩國元首繼今年3月在海牙會晤後的又一次碰面。“兩國元首將就構建新型大國關係進一步‘對錶’。”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阮宗澤對中新社記者說。
  去年6月,習近平與奧巴馬舉行安納伯格莊園會晤,就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達成共識。此後,兩國元首通過各種方式保持密切溝通,推動中美關係取得重要積極進展。
  現在,舉行新一輪“習奧會”的條件已經成熟,不久前的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訪華,中國外長王毅訪美等都為新一輪“習奧會”做好了充分鋪墊。
  “此次會晤,兩國元首將聚焦在新型大國關係的堅持和發展上,並對這種關係進行再確認。”阮宗澤說,中美關係將怎樣發展,相信兩國元首屆時都會有表態。
  當前,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加強中美合作愈顯重要。中方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奧巴馬訪華,中美雙方能夠進一步加強戰略互信,減少戰略疑慮,增進戰略合作,推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深入發展。
  其二:中國版“莊園會晤”?
  去年習近平和奧巴馬在美國安納伯格莊園會晤。兩個大國元首的這種“非正式”形式會面,被視為是外交上的新思維、新突破。
  “不系領帶”會晤似乎已成為近來國際外交場合的一種“時尚”。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表示,中美交往也有這種現象。他認為,這是一個“好現象”。
  對於“莊園會晤”模式的獨到之處,此間輿論指,兩國元首在輕鬆的環境會晤,有利於建立元首間的個人信任和個人工作關係。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認為,“非正式”會晤是兩國關係深化的結果,兩國關係成熟到一定程度以後,相比於形式,其實更重實質內容。
  輿論紛紛猜測,新一輪“習奧會”或將出現類似於“莊園會晤”的形式。阮宗澤表示,無論是不是延續“莊園會晤”的模式,兩國元首都有可能在一些“不系領帶”的場合交流互動,這種形式將促進會晤會更加務實高效。
  其三:“習奧會”談些什麼?
  據中方透露,訪問期間,習近平將和奧巴馬就深化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及雙方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阮宗澤認為,中美間的話題甚廣,已達到“無話不談”的程度。
  如其所言,從今年3月在海牙舉行的中美元首會晤來看,雙方從兩國關係的歷史、現狀和未來,談到許多實際問題,如氣候變化、反恐、打擊跨國犯罪、氣候變化、朝核、烏克蘭問題,以及知識產權保護、人民幣匯率、網絡安全等問題都交換了意見。
  觀察者指出,中美在不同時期合作各有側重。當前,雙方不僅要商討包括經貿等務實合作和人文交流等內容,也應加強在國際上開展的合作,如共同應對埃博拉疫情、恐怖主義威脅、氣候變化等。
  毋庸諱言,當前中美關係間面臨著複雜形勢。比如美國一些輿論對中國的發展心存疑慮,過度解讀中國的一舉一動,並時刻加以“防範”等問題為兩國關係發展帶來障礙。美國退出量化寬鬆後,中美經貿關係會受何影響也令人關註。
  阮宗澤認為,在此背景下,借助溝通促進互信、管控分歧格外重要,“如何讓合作抵充懷疑的言論和理念,讓中美合作的好處大於衝突的好處,這將是中美關係發展的很大考驗”。(完)
  (2014-11-02 14:07:15)  (原標題:美教授為中國青年坦誠互動點贊:展大國公民意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ytrtj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